第59封信:又双叒叕减负?这届家长到底需要哪种减负?

贾云海

OK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是贾云海!

 

最近啊,减负话题又刷屏了。

 

 

在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到,建议减少家长陪作业任务。这让终日奋战在辅导一线的老母亲老父亲,简直喜极而泣,尤其是在经历了疫情期孩子们长期在家学习之后,“家长减负”就如同“解放”的信号。

 

但是,我们冷静下来想想,关于教育减负,学生也好,老师也罢,近几年来,其实一直处于风口浪尖,讨论层出不穷。不久前的南京,就前有“学生减负”,后有“家长已疯”。

 

那么,这次“家长减负”又能否减到家长的心坎儿上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家长减负”这件事儿。

 

 

01 

父母和孩子成为“作业捆绑体”?

 

首先,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不少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开始负担重重了,并且,年龄越小的孩子,家长的负担往往越重。

 

 

比如,有的家长就说了,孩子上幼儿园,自己学会了做各种高难度的手工、掌握了半小时做出一份手抄报的奥秘;孩子上小学,自己学会了做PPT、懂得了如何养蚕;更不可思议的是,为了辅导孩子作业,自己又重新学习了拼音、偏旁、四则混合运算……

 

听起来家长负担的源头,似乎就是各种各样的家庭作业。

 

这时候,有一个问题就产生了:“家庭作业”为何会变成“家长作业”呢?

 

我们来想一想,你是不是在一边喊着累,一边还乐此不疲地熬夜帮孩子做第二天要交的手工呢?你是不是一边喊着忙,一边在孩子睡着后,悄悄改上两笔孩子刚画完的手抄报呢?

 

相信不少家长的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

作为家长,必须承认,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那一个,这是父母的本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长作业”背后,其实是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内心期许。

 

而随着作业一多一难,家长们应付不过来,再加上孩子一旦反应不过来,家长的这份期待被迫变成作业裹挟下的焦虑,这或许才是父母们真正的负担。

 

因而,关于作业,在学校、老师明晰责任的同时,作为家长,是不是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曲解老师留作业的初衷呢?

 

或许,比起一份完美的手工作业,老师更期待的是孩子稚嫩甚至有点笨拙的小制作;或许,比起一份满分的作业,老师更希望从孩子的错误中发现问题。

 

 

实际上,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原本是件好事儿,尤其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学习启航时,确实需要家长“陪跑”一段时间,让孩子熟悉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等到孩子习惯成自然的时候,家长就可以放手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跟各位家长分享智慧学习方式的初衷。

 

然而,现实却是,家长的“陪跑”正在变味儿,部分学生作业已经从“家长陪着做”变成“家长自己做”。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们会觉得“增负”“加压”随之而来。

 

 

02 

减负令不是万能灵药

 

同样,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反过来看,孩子们的作业少了,父母们就真的减负了吗?

 

事实上,从“不配有梦想的海淀妈妈”到“已疯的南京家长”,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一边是和孩子一起同进退,像打了鸡血一样把学习任务排得满满的;一边是面对没有家庭作业,没有考试,便慌了神儿。

 

所以,父母们醒一醒吧,如果没有学校的手工作业,如果没有学校的辅导练习,你和你的孩子依然会面临新的练习。

 

因为,在辛苦的学习和灿烂的未来之间,你一定会作出“增负”的“理性”选择,哪怕内心痛苦挣扎。

 

并且,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大多数家长无论自己学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辅导起孩子来,依然会“鸡飞狗跳”,甚至被气得跳河,拍得手臂骨折,反绑自己的双手大半年……

 

 

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的专业训练,大多数家长往往就会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教导孩子,而不是根据学习的规律理解和帮助孩子,甚至难免把孩子做作业过程中正常的规律性表现看成自家孩子独有的问题,陷入不必要的焦虑循环。

 

所以,一个结论是,作业这份负担,家长们不能安心担,也无法安心卸。进也焦虑,退也焦虑,陷入两难。

 

 

03 

家长到底应该如何陪孩子写作业?

 

自然,只有放下焦虑,摆正心态,正确陪伴孩子做作业,才是家长真正的减负之道,而非盲目少作业、少辅导。

 

实际上,回归到家庭作业本身来看,它是完整的学习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绝非为了“折腾”孩子,更不是为了“折腾”家长。

 

发明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到家庭作业这一做法的时候,就说过,作业作为一种日常的练习,可以让孩子们写得好,写得快,写得正确,这对他们往后的学习和人事的处理是最有用的,并且也可以让家长充分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水平和效果。

 

显然,家庭作业一方面是和知识绑定,帮助孩子记忆,形成稳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和反馈绑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所以,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作业过程,并不是要求家长一头扎进具体知识的指导中,而是要在了解孩子的同时,发挥家庭的时间与空间优势,规范孩子的学习方式与习惯,让孩子在稳定的学习状态中完成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

 

也就是说,学校、课堂能给孩子提供专门的学习环境和专业的学习指导,回到家,父母的教育应主要放在孩子的学习方式、习惯和态度等方面,如是否完整地完成作业、写字是不是认真、是不是容易被干扰、效率高不高等。

 

而且,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这些学习行为,往往反映着一个孩子愿不愿意学,想不想学,需要家长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引导。

 

至于令家长们焦虑的知识的掌握过程,其实,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本就不该是自己来负担的。因为懂得和会教原本就是两码事儿,博士父母也很难保证能把自己的孩子辅导好。

 

关于“家长减负”的部分留言讨论

 

这也是前面提到的为什么辅导起作业来不同的家庭会千篇一律地“鸡飞狗跳”。所以,有些家长具备辅导的能力再好不过,如果不具备,也不需要硬着头皮教,更不需要焦虑,否则只会家长教得累,孩子学得苦。

 

那么,这部分专业的事情最好交给专业的人做,这也是在智慧学习中,我为什么会经常提到“学习规划师+学科老师”这个固定组合。

 

就是因为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是可以通过规划师的诊断和数据分析,帮助孩子发现问题的;然后,通过匹配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同时,还能通过专业的学科老师,从教育规律、知识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出发,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学法点拨,指导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会学。还有就是,在智能化的今天,这部分专业的指导完全是能够通过学习机在家就可以完成的。

 

 

最后,关于作业,其实在前面的OK来信中,我也跟各位家长分享了很多智慧学习的方式,比如内容的设置、恰当的练习方式等,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学习方式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果有能力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一看。(《第52封信:玩没玩儿好,学没学好,在家学习怎么就那么难?》第35封信:世界上真有聪明药,家长你可知道?》《第32封信:减负等于失去竞争力?错!关键看有没有刻意练习!》)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技改变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智慧的学习方法,成为智能化时代的高效学习者。